前女足主帅王海鸣建言青训发展:市场化需谨慎 国际交流不可少
7月8日,在西安铁一中学举行的"新铿锵玫瑰精神"2025青少年女足发展研讨会上,前中国女足主教练王海鸣针对当前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发表重要观点,强调教育基础与国际化视野的双重重要性。
关于校园足球的必要性,王海鸣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国家队利益与个人职业发展出现冲突时,部分球员往往会选择后者。"这种现象促使他深入基层,选择在普通学校开展足球训练项目。他认为,当前中国足球运动员普遍面临文化素养不足、视野局限等问题,而校园足球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通过将专业教练资源引入校园,既能保证学生的文化教育,又能提升足球训练水平。
针对职业化发展方向,这位资深教练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女足项目不宜完全市场化运作,仍需保持政府和企业双轨制支持模式,建议强制要求职业俱乐部配套建设女足队伍;其二,明确将高强度对抗和快速攻防转换作为评判球队水平的核心指标;其三,必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国际交流提升竞技水平。
王海鸣特别强调了足球运动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数据显示,系统性的足球训练不仅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纪律性,还能显著提高青少年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和观察判断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运动对于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具有独特功效。他透露:"我培养的运动员中,没有一人出现抑郁症状。"
在研讨会上,这位前国字号教练还分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察:将足球运动融入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能够有效塑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他建议家长和学校重视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让运动习惯成为传承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